close

這次的泰北旅行中,拜訪了許多邊境與少數民族, 語言相通的雲南同胞是令我最無法忘懷的到訪。回台灣後, 恰巧在書局看到本「重返異域」, 讓我有機會了解我們與泰北孤軍的歷史… 
 
他們的故事,跟你我目前居住的台灣是劃分不開的關係; 曾經國民政府在中國執政時,雲南是我們的領土, 滇民是我們的同胞;
1949年國共內戰,中國國民黨節節敗退, 共軍大舉入滇,雲南終告淪陷,709團長李國輝率大批人馬逃至緬 甸境內,總共約1500人,這就是異域的孤軍戰亂時代的產物, 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悲哀。 
 
1949年的1500人開始,至1950年時加上西雙版納少數 民族與反共義士約有3000多人,於1951年四月雲南反共救國 軍正式成立,由李彌任總指揮,人數已達兩萬多人; 此時由於韓戰爆發,美軍默許反共軍反攻, 並在中國境內空襲支援反共大軍。剛開始反共軍光復了許多縣, 但越到內陸越遭受到共軍反擊,最後還是無法攻破防線, 又再次撤出中國。 
 
1951年底,在孟薩基地成立反共抗俄大學, 再次號招大批反共同胞,其中不僅有中國人, 也有緬甸與泰國山區的少數民族,勢力相當龐大,也因為這種勢力, 令緬甸政府如芒刺在背,緬軍在軍事上完全不是孤軍的對手, 於是緬甸便採用政治行動,於1953年一舉告向聯合國, 指中華民國侵佔緬甸國土,同年聯合國裁定我國為入侵者, 於是要求反共軍撤軍。 


1953-54年中,李彌將軍被遣送回台,這波撤軍行動共有72 88人撤回台灣。然而有些人,不願來台, 是仍舊懷有反攻大陸夢想,也是無法適應異鄉生活, 總之反共行動開始化明為暗。 
 
1954年,國民政府從台灣派柳元麟將軍為總指揮, 並將原本的反共軍重組,分為五個軍,軍長各為 
 
第一軍,呂人蒙 
第二軍,甫景雲 
第三軍,李文煥 
第四軍,張偉成 
第五軍,段希文 
 
由於柳為浙江人,並不信任雲南籍的軍長們,意見時常分歧, 因此整合不易,說來說去還是省籍情節在作祟, 這就是中國人的通病…來了台灣還是一樣會發作,呵呵
 
最後五個軍團皆無法與柳合作,只直接聽命於國民政府, 此時的孤軍在緬寮山區展開與共軍的叢林戰,連連告捷, 使共軍積極與緬甸合作消滅孤軍,1960起, 中共與緬軍合作出兵攻打孤軍,緬甸並再度向聯合國提出控訴, 老蔣只得宣佈再次撤軍,1961年又撤回了5000多位孤軍與眷 屬回台,五個軍團中,只剩下三、五軍團留下, 並放棄中華民國國籍,深居山林,成為國際人球。 
 
三軍的李文煥在
Fang紮營定居 
 
五軍的段希文則在
Mae Salong駐紮 
 
為了生存,幹起了收過路費的路霸,幹起了護送物品的馬幫, 甚至幹起了毒梟
看到他們,每每都會讓我想起身為中國人的無奈, 他們是中國人?但拿著卻是泰國難民身份 
 
他們想回到雲南?但面對的卻是昔日的敵人共產黨 
 
他們想到台灣?但台灣政府應該認為他們不是「台灣人」吧 
 
中國就是這麼微妙,一個血統,兩個政府,三個區域, 勾勒出相同的歷史,從緬甸離開後, 泰國又怎麼能忍受一批帶槍帶砲的孤軍來此定居呢? 當時共產主義在全球蔓延,中南半島也不例外,寮共,泰共, 越共還有更變態的赤柬。
 


而泰北在那當時正遇到泰共的問題,破壞橋樑,阻礙交通, 搶劫居民,造成國家動盪不安, 於是盤據在泰北的孤軍協助泰國政府剿除泰共,從1970-75年 間,大小戰役不下50次,相當慘烈,奠定勝利的一役在1981年 ,考牙山區戰役,與泰共血戰20多日,徹底瓦解了泰共的勢力, 孤軍的傷兵在就醫時,泰皇蒲美蓬親赴醫院探視,向傷兵慰問時, 才發現不諳泰語, 泰皇此時才瞭解原來協助泰國大敗泰共的原來是中國孤軍, 隨即下令處理孤軍的國籍問題,歸化為泰國公民,開始了嶄新的「 泰國」生涯 
 
中國人? 
 
泰國人? 
 
留著我們中華民族的血液,現在則成了有家歸不得的泰國人, 這樣突然的人生驟變,應該那些孤軍所意料不到的
...我不曉得現 在在泰北的雲南同胞,看到中國崛起, 會不會後悔當時反共抗匪的選擇,我們台灣政府對於泰北的援助, 從阿扁政府執政後,就明顯減少很多,更於2004年將中華救助總 會撤離泰北,於是當地就有人建議與中國接觸, 基於同為華人的中國政府,也願意全力支援, 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再懸掛中華民國的國旗, 對於年輕一代的孤軍後代,這不是什麼包袱, 但老一代的人可就不這麼認為了,如同支持台灣獨立的人一樣, 死也不願意跟中國有任何瓜葛,對我而言,我實在沒什麼興趣, 放在這過去的國仇家恨上, 
 
中國也好、台灣也罷,我們只是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同種族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目的達泰語教室 的頭像
    目的達泰語教室

    目的達泰語教室

    目的達泰語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